午後時分,暗影飄移
發顫的骨頭告訴你,她在近處
這兒的人都相信,有個詛咒籠罩全境
惡寒霧鎖的小屋裡一個含冤懷恨,幽微隱現的
黑衣女子將不斷不斷索討這個世界虧欠她的……
一直都對恐怖片情有獨衷,某天看到了不知從哪兒寄來的電子報,
被書腰上那句「體驗英式恐怖就是這一本!」擊中了關鍵字,
恰巧Y購又給了我100元COUPON,就......買來看了。
(coupon真是我的致命傷,完全無法抗拒)
這已經是1983年的小說了,聽說在英國被改成好幾個版本上演過,尤其是舞台劇頗受好評。
內容敘述男主角年老之後,有次在聖誕夜被拱輪流說鬼故事,
但他心中有一件事卻是無法在這樣嬉鬧的氣氛下跟人分享的,
於是他將之寫下......把無法訴說出來的深沉恐懼道出,
回憶了幾十年前初工作時遇到的詭譎恐怖的事件......
書不厚,大概兩百頁左右,不過看完了書以後,覺得這個故事的劇情實在是有點單薄,
男主角Arthur被老闆派去處理剛過逝的Drablow女士的房產問題,
她居住的宅院「鱷魚沼澤小屋」是個陰森神秘的地方,
靠著九命堤道與村莊相連,但每當漲潮時,這地方就與外隔絕了(讓我想起聖米歇爾山)
Arthur剛到這個村莊時,大家都對他投以異樣的眼光,
幾個好心的居民甚至勸他回去,不要插手這件事。
不過年輕氣盛的男主角卻不理勸告,執意要到小屋去處理文件,
甚至遇到無法解釋的事情之後,還是想要查個水落石出。
可能是因為小說以第一人稱來描述,我讀男主角的心聲到後來都有點不耐煩,
明明他就會害怕,卻告訴自己要勇敢,要去了解真相(明明是個陌生人啊你管這麼多幹麻?)
一下子想回去,一下子又要留下來,
最莫名其妙的是這麼詭異的地方居然會想自己一個人住在裡面?
後來隨著他閱讀一些留下來的文件書信,慢慢拼湊出六十年前的真相,
但到最後......他還是什麼也沒做,就很害怕的走啦!
那他到底是為什麼要在那邊那麼久帶給當地居民困擾啊?
也因此,看到他最後的結局,我只有一個想法:是自找的啊......
很多事情寧可信其有,如果只是覺得別人都是迷信(而自己理性有比較高尚嗎?)
那後果真的是要自行負責的......
還好雖然故事單薄,但氣氛鋪陳倒是很不錯,
和不久前閱讀的「小陌生人」一樣,我覺得英國式的鬼故事很著重氣氛,
用文字在讀者內心慢慢種下毛毛的種子,最後再一次收成~
沒有人住的房間、莫名自動搖晃的搖椅、沒有人拉卻響起的鈴,
還有還有,宅院裡的育兒室似乎總是最可怕的地方啊。
這些都是鬼故事裡喜歡用的元素,組合起來老套但總是可以嚇到人。
這是個關於怨靈的故事,而且最後沒有解釋與結束。
從某個角度來說,這樣的故事才是最可怕的,因為不知何時又會有新的受害者,
故事的結局安排還算不錯,有為整個故事加入一些張力,
整體而言,殺殺時間還可以啦。
------
昨天看完文字後,今天又繼續看電影版"顫慄黑影",
故事的設定略做了一點變動,沒有讓男主角由老年回顧,而是直接從接case開始演。
而且男主角被設定成妻子難產而死,是個常年思念妻子、獨自帶小孩的鰥夫。
由於電影無法像小說那樣讓主角碎碎唸,所以電影版裡我就比較沒那麼討厭主角了。
感覺他是個倒楣鬼,被派去處理case,不處理好老闆還會懲處他之類的。
而書裡的場景被電影化以後,氣氛更佳突顯了,
英國農村的荒涼恐怖拍得很不錯,九命堤道也很有feel~
但很多恐怖片的不合理之處還是在。
明明就很害怕了,為什麼聽到別的房間有怪聲還要拿著蠟燭去一探究竟?
為何看到門把被門外的人轉動還有勇氣把它打開啊?
如果是我,絕對是找個地方躲起來,才不會拿著蠟燭在晚上鬧鬼的房子裡走來走去呢!
(但這樣戲就沒法演了~)
而電影版為了讓故事有個結束,也讓男主角去做了努力,把原因找出來並且(自以為是的)解決。
我覺得這樣故事是有比較完整一點,但結局還是很詭異....因為這並不是個溫馨的故事啊啊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