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友說想與我一起虐戀情深,幾番思量,
發現寫不出來的主因是因為劇情虐得不夠痛快……
但若由此再說下去,恐怕又是另一篇我對編劇的愛恨情仇了,
(我只能說愛之深責之切呀)
今天下定決心,不說怨只談愛,戲劇+小說,取我想要的記,
記下讓自己這個月來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故事,
記下千年前那一段悠悠漫長歲月都褪不去的美麗情誼。
在前兩集眾多人物的輪番出場中,
第二集才露面的靖王蕭景琰看似是無足輕重的一個,
卻由著旁人幾筆勾勒,清楚的把他的個性帶出來。
在殿前,梁王情願與兩個兒子閒扯淡,
也忘了還有一位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回來的在殿外等待;
列戰英說,殿下上次先回府上,就被皇上罰去皇陵跪了三個月……
這回,尚未洗去僕僕風塵,他直挺挺的在外殿候著,沒有多餘一句話。
靖王殿下,有著飽含感情的眉眼,卻搭上他稜角分明的剛毅輪廓,
映曾經問我,覺得演員符合角色嗎?
或許沒有先看小說不會有什麼先入為主的印象,但就戲劇呈現出的性格而言,
我覺得王凱相當適合蕭景琰,靖王的正直、倔強與長情很巧妙的融合在他身上,
縱使一開始戲份不多,卻是個很吸睛的人物。
相對於霓凰還有景瑞豫津一起笑著鬧著,蕭景琰出場便是鬱鬱寡歡的形象,
遇見夏冬和郡主,景琰與她們也只是寥寥幾語,無話可說,
對夏冬更是語帶嘲諷,一句話就點出他對懸鏡司主導的滔天舊案耿耿於懷,
儘管這麼多年過去,他仍不願妥協這件事。
見到夏冬能輕而易舉的激起他的不平,對父皇除了公事再沒有其他父子溫情,
就連可以一起追憶故人的霓凰,傷口都彷彿尚未結痂,仍然疼痛得不能輕易翻起。
寧願觸怒龍顏,備受冷落,明明戰功赫赫卻無受封,
景琰把自己放逐在沙場狼煙中,
歡快無憂的天地早已崩塌,十二年來他在思念及痛苦中懲罰自己,
苛刻又無力的抗議著……直到他遇見那個人。
他說:我想選你,靖王殿下。
這個兩方人馬爭奪的麒麟才子,
竟是這樣看著自己,說想憑一己之力將他送上大位,
乍聽時他大笑了,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,
十二年前有追隨的祁王兄長在,十二年來更是與之沾不上邊了,
眼前謀士所言何其荒謬可笑,但是他應允了。
「皇位於我,實在是遠如浮雲,思之無益。
但你若真能截斷太子和譽王的至尊之路,我倒願意付出任何代價。」
對於一個不曾想過皇位的人,他在這裡算答應得很爽快,
是想做點甚麼吧?此刻景琰對皇位仍然沒有太多的渴望,
為何他願意用"付出任何代價"這樣的字眼阻止太子和譽王上位呢?
除了這兩位原本就荒淫貪婪入不了景琰的眼,
我想多年前對謀逆一案的推波助瀾也是原因之一,
儘管當時景琰沒有任何關於舊案的線索,但對相關的人事,他深惡痛絕。
只是景琰當時不明白,「任何代價」不是能這樣輕言出口的……
後來可以發現,與其說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阻止太子譽王奪嫡,
不如說他願意為了「林殊」付出任何代價。
當他認為梅長蘇或許利用了霓凰,
怒氣沖沖的去定規矩,說如果連血戰沙場的人都不尊重,不屑與你為伍。
這裡不難理解,當時景琰的確沒有非要奪嫡的動機,
所以只要違反了他的理念,他可以輕易的放棄這個約定。
後來他知道了赤焰軍、祁王府蒙冤,痛下決心請蘇先生為他籌謀,
陳冤雪恥,是他擺在大位之前的首要目的,
但當梅長蘇勸他顧全大局不要救衛崢,該割捨還得割捨時,
他卻也毅然決然揮劍斷鈴,與當時已視為好友推心置腹的梅長蘇劃清界線。
如果當時問他,殿下可知,貿然搭救衛崢會有甚麼後果?
我相信他也會回答我知道。
他豈不知,大概從此與帝位無緣,赤焰一案再無機會洗雪,
甚至掉入夏江陷阱,成了父皇眼中的悖逆之徒,祁王兄的殷鑑他怎可能忘?
但是儘管他都知道,卻還是一定要救。
「衛崢只是一個赤羽營的副將,這麼做值得嗎?」
「等我死後,見到赤羽營的主將林殊,如果他問我,為什麼不救他的副將?
難道我能回答他說,不值得嗎?」
蕭景琰願意傾盡一切去救林殊的副將,除了不能眼見忠良再被誣陷,
也是因為十三年來的懊惱和苦楚,如果可以,他多想與他們並肩,
就算救不成,但求無愧於林殊。
面對這樣的景琰,梅長蘇變硬的心怎能不重新柔軟?
林殊何其有幸,能得這樣一個生死至交。
另外我覺得,景琰對於小殊還活著這件事一直存在渺茫的冀念,
他留著東海的珍珠,理智上他明白小殊走了,但情感上卻始終無法接受,
所以十三年後他依舊傷心……
「回不來了……回不來了……原來小殊真的回不來了。」
「我不想他活在我心中,我想他活在這個世界。」
他像個賴皮的孩子,是衛崢的存在給了他一線希望,
他迫切的想見到這個赤焰舊人,
渴望從他口中得知好友其實沒有死,還在江湖某處好好的活著。
副將都存活下來了,少帥不也有機會嗎?
為了小殊,景琰可以不顧一切,包括放棄為赤焰軍洗雪。
梅長蘇懂他,但就是因為這一點,景琰被好友拼盡全力的隱瞞著。
我總為景琰感到傷心,
當我看見他把林殊的弓懸在日常生活觸手可及之地思念著,
看見他記得林殊思考時手裡的小動作、兩人共同的秘密,
記得林殊揶揄他的綽號、順手抽出他配劍的習慣,
還有一起暢談時局和兵陣時,那熟悉的感覺。
在這些時候,他的眼裡總是一陣恍惚,彷彿回到年少時代,瞬間熱烈,
但取而代之的是清醒、失望和憂傷,
我有時會想,蘇先生對他太殘忍了,但又明白蘇先生對自己也一樣殘忍。
我為景琰感到傷心,因為他今天有多為小殊而傷害頂撞蘇先生,
漫長的來日裡他就會有雙倍的懊悔,那並非是他有意的,
其實充滿了情,卻又帶來了痛。
熟悉的感覺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,越是在意,越不敢觸碰真相,
我想他想認又不敢認的矛盾點在於,他捨不得小殊就是梅長蘇。
不是因為看不起蘇先生,而是這個轉變太令人心疼。
終於鼓起勇氣對質了梅石楠這個名字後,
景琰無疑是失望的,可卻又鬆了一口氣。
「我想我真的是瘋了,昨天夜裡,我突然有一個念頭,
有那麼一瞬間,我以為、我幾乎就可以確認,他是小殊。」
梅長蘇想要守住景琰心目中美好的林殊,
但對景琰來說,小殊活在這個世界,在自己身邊才是真正的美好。
不管是驕傲張揚、爭強好勝,
在戰場上銀袍長槍呼嘯往來,從不知寒冬雪意為何物的林殊,
或是低眉淺笑算計人心,擁裘圍爐的梅長蘇,
對景琰來說,都是他最看重的朋友。
就算在不知他是林殊的時候,景琰也對他推心置腹當好友看了。
(君不見在母妃面前,開口閉口都是蘇先生∼)
我很希望自卑的蘇先生知道,景琰曾經期待林殊就是他。
最不喜歡梅長蘇的,其實是林殊自己,
他念著那個霽月清風的疏闊男兒,
他的自傲不允許大家同情梅長蘇(可那叫心疼)
他說大家的關心對他來說是一種負累……
其實從某方面來說林殊是幸福的,
儘管他承受了許多痛苦,但他身邊不乏朋友可以說話,
有藺辰飛流甄平一干人等營造歲月靜好的蘇宅日常,
有霓凰景琰蒙摯一票好朋友就算心痛死了也送他當回最愛的林殊。
那景琰呢?
「可是十三年啊,十三年的分離呀,對你,對霓凰,對每一個人,都太艱難了,
這一別,又不知何時才能再見了。」
我想景琰其實知道這一別不會再見了,他才剛回來,就又要離開……
可是他知道,這是小殊想要的,他必須成全。
如果說林殊為了雪冤燃燒了自己的全部生命,那景琰又何嘗不是?
登上大位的目的是為祁王兄與小殊,
達成目的後,他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親手送走小殊,以及獻上自己的一輩子。
這兩件事,都比十三年的分離還要艱難許多,
帝王之路何其孤獨,他只能戰戰兢兢,守著對小殊的承諾走到盡頭。
君埋泉下泥銷骨,我寄人間雪滿頭,
我對於留下來的人總是更加心疼。
梅長蘇在選擇靖王時曾說:我沒有別的選擇了。
如果可以,相信他也不願意把景琰攪進這場風雲,
尤其景琰不是局內人,若願意他可以像紀王一樣安穩一生,
但他卻義無反顧,情深至此。
把珍珠送給小殊時,他終於露出屬於林殊才有的笑容,
「這是你欠我的。」
兄弟之間就是可以這樣理所當然不用客氣,
而我也相信,當他再次見到赤羽營的主將林殊,
小殊會笑著對他說:認識你,很值得。
其實從中間開始,我已經搞不清楚自己在寫些什麼了
留言列表